|
我母亲2017年10月体检发现右肺占位入院,期间检查CEA2.11(参考值0-5),TPA121.6(参考值0-75),颅脑CT、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,两次纤支镜取活检均为炎症,住院输液16天复查CT未变化,在医生建议下,第17天手术切除右肺中叶、上叶,术后病理结论:“(右肺中上叶)高分化腺癌(贴壁生长为主型)”,T4N0M0 IIIA期,EGFR基因19-Del突变,EML4-ALK、ROS1、KRAS未检测到突变。
手术后一直纠结分期结果,切除时外科医生明确是两处可疑病灶:一是右肺中叶肺野内约3CM长,2CM宽椭圆实体,二是右肺上叶肺门前段支气管开口处一黄豆大新生物。经咨询病理医生和基因检测医生,均未对这两处病灶分别对比检测。最终出院时外科医生表示:考虑这两处病灶很可能是同侧肺转移,故分为T4N0M0,如果能确定两处是孤立的肿瘤,可以分为T1N0M0 IA期。这让我们对于后续治疗很纠结,但现在又难以再弄清楚了。
目前一直纠结后续治疗方案,问了多个教授,有的建议不做化疗,直接吃易瑞沙,定期复查,说现在的靶向药耐药都很晚;有的建议先做四期化疗,吃中药,暂时不吃靶向药,定期复查,担心易瑞沙耐药。
目前母亲身体恢复不错,精神状态也可以。个人认为是否有三个后续治疗方案:
1、先做4期化疗,定期复查,CT不出现新的瘤体就不吃靶向药,有新瘤体出现再吃易瑞沙;
2、先吃易瑞沙(但没有瘤体、CEA又正常,如何观察易瑞沙是否耐药?),有新瘤体出现再化疗;
3、先做4期化疗,定期复查,出现新瘤体后再化疗,化疗无效或者反应太大再吃易瑞沙。
如果有类似病情或专业熟悉的,请给我指点迷津,感激不尽! |
|